hand阀 发表于 2015-10-13 11:05:36

阻碍我国中小企业的智能化转型升级之路的4大因数

智能制造,能让企业实现产品批量生产,缩短生产周期,提高产品质量,资源更加优化、提升能源效率以及投资回报率等等种种利好,但是,在国家出台一系列措施力图振兴制造业,助力企业转型升级,实现智能制造的同时,我国制造业大而不强、附加值偏低等一系列问题早已不容回避,特别是中小企业。据统计,国内中小企业智能化程度依然普遍较低,仅10%的中小企业完成了智能化转型升级,那么,是什么原因阻碍了我国中小企业的智能化转型升级之路?  制约因素一:人才  随着人在生产制造中的角色和作用发生改变,智能制造对员工专业水平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更加注重技术专业性,熟练工种逐渐减少,能动性岗位越来越多。为了更好地引进智能设备提高生产效率,企业需要储备和培养更多数据科学、软件开发、硬件工程、测试、运营及营销等方面的高技能人才和管理人才。  在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越来越多企业面临“设备易得、人才难求”的尴尬局面。有调查数据显示,近三成受访企业担心现有的基础措施或是人才无法配套、适应这些新的生产流程;因为机器换掉的不仅仅是出卖体力的简单工人,企业需要的是技术工人,特别是能够独立操作各种智能机器人的工人和维修机器的高级技术人员。  制约因素二:技术  中国目前亟需基础制造技术的提升,缺少智能化、自动化的品牌,即使有也并不尽人意,企业无法选择国产供应商的产品。国产供应商虽然有丰富的管理经验,但却尤其缺乏可以和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相同竞争力的基础自动化和智能技术。  制约因素三:成本  中国智能制造处于初级发展阶段、研发阶段, 90%的中小企业智能制造实现程度较低的原因在于,智能化升级资金成本抑制了企业需求,其中缺乏融资渠道影响最大。年收入小于5亿元人民币的企业中,50%的企业在智能化升级过程中采用自有资金,25%为政府补贴,银行贷款和资本市场融资各占11%。而企业收入规模大于50亿元人民币的企业,其智能化升级资金来源中自有资金占67%,银行贷款占比25%。整体而言,中小微型企业的银行贷款比例低于大中型企业,占企业数量绝大多数的中小企业只能依靠自有资金进行智能化改造,所以在很大程度上,阻碍或放缓了其智能化转型升级之路。  制约因素四:模式  我国很多制造业企业以代加工为主,没有自己的品牌和产品,只能跟在别人后面,而代加工的产品可以需要随时根据客户的要求进行休整,一旦建立统一化、标准化的自动化流水线,那会面临一旦产品有变动或调整,整条生产线都需要调整的问题,之前的一些模块、标准化的设备将不适用现在的产品需求。所以,很多中小企业的业务性质还未达到可完全走智能化发展的道路。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阻碍我国中小企业的智能化转型升级之路的4大因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