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击日本,总理关注!中国制造扬眉吐气,终于造出圆珠笔头了!
如果不是李克强总理说出来,估计好多人都不知道,一个拥有3000多家制笔企业、20余万从业人口、年产圆珠笔400多亿支的中国大量的圆珠笔笔头的“球珠”还需要进口。此前,一个广泛流传的未竟之问是,为什么我们造得出高铁、飞船,却造不出小小的圆珠笔头?尴尬局面——制笔大国核心材料依赖进口
中国一年要生产将近400亿支笔,占到世界制笔量的60%。中国已经成为当之无愧的制笔大国,但一连串值得骄傲的数字背后,却是核心技术和材料高度依赖进口、劣质假冒产品泛滥的尴尬局面,大量的圆珠笔笔头的“球珠”还需要进口。笔尖钢我们一般说的就是笔头部分。笔头不锈钢材料都是从日本进来的,不仅是国内,国外的制笔材料不锈钢材料也是日本的。”
笔头分为笔尖上的球珠和球座体。目前,直径0.5-1.0毫米的碳化钨球珠我国不仅可以满足国内生产需要,还大量出口。但直径仅有2.3毫米的球座体,无论是生产设备还是原材料,长期以来都掌握在瑞士、日本等国家手中。
中国每年要生产近400亿支笔需要用一吨12万的价格进口1000多吨生产笔尖的钢材,付出外汇1500万美元。
“笔头的关键部位,比如碗口,它的尺寸精度都是在两个微米,它的表面粗糙度要求在0.4微米,这样一个技术要求。”在笔头最顶端的地方,厚度仅有0.3-0.4毫米。极高的加工精度,对不锈钢原材料提出了极高的性能要求,既要容易切削,加工时还不能开裂,小小“笔尖”考验着中国制造。正是因为不掌握核心技术,也没有核心原材料,才使得中国制笔企业的利润极其微薄。
http://mmbiz.qpic.cn/mmbiz_png/55muld1MCenNdeXaNC26AjicxsdE3NhDmSZiadQov8B7NhibSOEOqOYCOrWG9mA3LGYQ9JhE8Pkcic2iakicX8RraQOQ/640?wx_fmt=png
突破困难——坚持不懈造出“中国笔头”
为了给数百亿支圆珠笔安上“中国笔头”,国家早在2011年就开启了这一重点项目的攻关。2016年元旦,李克强总理在太钢不锈视察时曾问起“圆珠笔”的事情,有人向总理汇报,“目前中国自己还生产不了笔尖钢。”
“总理走后,太钢不锈就加紧了攻关、试验和生产。”上述工作人员称。经过五年数不清的失败后,试验在2016年9月取得成功。大规模炼钢十多次后,第一批切削性好的钢材终于出炉。这批直径2.3毫米的不锈钢钢丝,可以骄傲的印上“中国制造”的标志。
因为开发这个产品没有可借鉴的资料,为了提炼材料,都是从一个成分的配比从几十公斤的开始炼,各种成分加入多少这个次数没法统计了。钢材要制造笔头,必须用很多特殊的微量元素,把钢材调整到最佳性能,微量元素配比的细微变化都会影响着钢材质量,这个配比找不到,中国的制笔行业永远都需要进口笔尖钢。
目前,在贝发笔业的测试实验室,用太钢原料生产出来的笔芯正在进行极限测试,在同一个角度下,每支笔芯都要连续不断地书写800米不出现断线情况,这已经是对这一产品的第六轮测试。由太钢负责起草的《笔头用易切削不锈钢丝》行业标准已经通过了全国钢标委审核认定。现在,一些笔头企业已经开始使用,在未来两年有望完全替代进口。
机会展望——未来中国制造发展
经过30多年的发展,中国已经具备全产业链的制造能力。中国要走的路是中国创新,由于互联网发展的较快,很多中小企业思维上跟不上、理念上跟不上,导致这些企业发现不了商机,造成对未来的恐惧。所以,大企业、强企业要以大带小,以小扶弱,“小而全的企业是走不下去的,要想企业有所发展,必须在某一个细分领域做到极致,然后再把这些极致的细分领域串起来,才会有全产业链的竞争力。”
“30多年来中国制造一直都欠中国人民一支好笔。”国产圆珠笔的问世,更多的社会价值是激励国产制造业能够在“工匠”精神的指引下一路勇往直前。”笔尖钢”全面国产化是一个逐步的过程,从低端笔头开始,在5年左右的时间里,努力突破做中高端的笔头,现在已经可以把中高端的笔头国产化,“百分百中国造。”
与此同时中国的消费者能够给中国的制造业一个产品升级和消费升级的机会。“不要总是以为外国的月亮比国内圆,中国同样有好产品,也希望中国人积极支持国货。怀揣一颗包容的心,中国企业走在品牌提升的道路上,允许他们走一些弯路,但是相信中国企业很快会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
圆珠笔头国产化突破,极大的振兴了中国制造业的技术自信、创新自信和发展自信,我们有能力在更广泛领域内研发掌握核心技术。我们敢对世界说:只要是中国人想做的,终究是可以做出来的。
页:
[1]